水與健康
水垢是什么?
水垢(俗稱“水堿”)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碳酸鎂等,而醫生給病人補鈣的部分藥物之一就是碳酸鈣。我國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條文中也允許有一定量的碳酸鈣(鎂)。
水中的鈣、鎂離子被醫學界稱為人體的保護性元素,它能抵御損害健康的有關元素的侵襲。如高氟水源地區氟中毒的形成就與鈣、鎂離子有關。含鈣、鎂離子少的地區的人群容易發生氟中毒,而含鈣、鎂離子多的地區則不易發生氟中毒。克山病、大骨節病等病因很復雜,但水中缺少鈣、鎂離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,預防這些疾病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水的硬度(增加鈣鎂離子含量)。國內外也有不少報道:軟水區(水中鈣鎂離子較少)的心血管病患者明顯高于硬水區人群的患病率。
水垢(水堿)是水中的重要物質,是相對值。
還有一些常識性的知識。很多人把水垢也叫“水堿”,所以他們認為“水堿”就是堿。但當我跟他們說“水堿”是鹽類,而不是堿類時他們都不相信,水垢通常是由碳酸鈣(CaCo3)和碳酸鎂(MgCo3)構成,在中學的化學中就學過,這是鹽類。酸是由帶H+離子構成的分子,比如HCL(鹽酸)或HCO3(碳酸),堿是由OH-離子構成的,比如NaHO(氫氧化鈉)和MgHO(氫氧化鎂)。